日前,四川首个低空冷链物流项目启建,天津低空经济法治研究中心揭牌,澳门特区成立“低空经济发展工作组”日前举行首次会议,探讨低空经济发展策略。
自低空经济被纳入2024年全国政府工作报告之后,全国各地纷纷布局低空经济新赛道,产业发展全面提速。
低空物流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是物流发展的颠覆性突破。实现了物流应用场景与产业的深度转型,推动物流业实现质的跃升。从消费类到作业类,再到运输类,应用场景不断扩大,推动物流产业链进一步延伸。
自今日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低空经济重构物流版图 》,深度剖析低空物流带来的行业变革,敬请关注。
近百米的炼钢高炉,使用无人机探伤检修可将一个月的施工周期缩减至一周;无人机代替人工电力巡线分钟完成血液运输,让产妇转危为安……低空经济以迅猛的增长趋势,与国民经济中的多行业、多部门深度融合,展现出广阔的发展潜力。
当前,低空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度调整和科技革命加速演进,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
低空经济以无人机、eVTOL等新型航空器为载体,涵盖低空物流、城市空中交通、安防巡逻、农业植保等多个领域,融合航空航天、人工智能、5G通信、物联网、云计算等前沿技术,推动航空产业升级,深刻改变着交通出行、物流配送、城市管理等多个领域,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支柱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交通运输模式逐渐面临着拥堵、效率低等问题,低空物流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在交通运输、物流配送、航空旅游等多个领域,低空物流展现出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技术创新不断深化、政策环境逐步优化,低空物流在全球范围内展现出巨大潜力。欧美国家率先推进了低空空域开放及管理体系优化。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筹建无人机空域监管体系,推动城市空中交通试点项目;欧盟以U-Space框架,规范低空无人机运行标准……
通用航空是低空经济的主体,无人机则是低空经济的主导产业。基于我国低空飞行领域的长期实践及现阶段发展形势,低空经济这一概念顺势产生。2009年,我国通用航空发展研究研讨会针对国内通用航空发展滞后问题,提出通过开发低空空域资源培育新兴经济形态的战略构想。这一理论创新于次年进入地方实践层面,2010年4月,安阳市将“积极发展通用航空事业”列入年度经济工作。这一举措标志着低空经济概念开始向政策实践转化。
2010年8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标志着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全面启动。自2010年以来,国家空管委办公室在全国先后组织了三轮较大规模的低空空域改革试点,三轮改革试点接续进行、各有侧重,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空域保障环境。
低空经济产业链涉及要素众多,横跨生产和消费两端,应用场景涵盖从传统产业到新兴消费的广泛领域,为诸多行业发展带来活力。中国信息协会低空经济分会副会长程泊霖在接受《现代物流报》采访时表示:“以无人机研制为核心的低空制造在我国有60多年的技术积累,在近20年由军用技术逐步转向民用,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程泊霖介绍到,早在2016年,发展无人机产业就已提上日程,在与诸多行业的融合发展中表现亮眼,到2018年,随着产业发展需求不断提升,重点发展大中型无人机成为行业发展趋势。他回忆,协会在研究“十四五”期间无人机产业发展战略时,提出了重要观点——“十四五”时期无人机需求将达到“十三五”时期的十倍。但从实践看来,无人机产业的高速发展远远超过预期。
2021年,国务院发布《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首次将低空经济纳入国家发展规划;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式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务院与联合颁布了《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等,标志这低空经济逐步进入“有法可依”阶段;2024年,全国两会首次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其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布局,这一年也被称为“低空经济元年”。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将发展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或出台相关政策,加快推动低空经济项目落地。
《四川省低空经济工作报告》提出,至2026年培育10家以上行业领军企业,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建成覆盖基础设施、应用场景、标准体系的完整生态圈;《上海市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提出,到2027年,上海将建立低空新型航空器研发设计、总装制造、适航检测、商业应用的完整产业体系,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以上,同时,上海将联合长三角城市建设全国首批低空省际通航城市,建成全国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引领区,加快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天空之城”……
中央空中交通管理委员会印发专项措施,重点围绕健全低空管理体系、优化空域资源配置、提升运行服务质效、夯实基础支撑能力、强化依法管空用空等方面,向全国空管系统部署加强低空空管工作。从“行走的中国”到“车轮上的中国”,在改革开放40年间,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带来了交通方式的转变推动了中国经济的的高速发展,发展至今,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新兴产业为新时期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实现“翅膀上的中国”和立体交通强国。
2024年,培育低空经济被列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各地政府积极布局相关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并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产业发展。低空经济不仅是探索新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国家科技创新和国防建设的重要布局。通过发展低空经济,能够提升交通效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
低空经济产业范畴广泛,从经济增长来看,能够创造新的消费和投资需求,催生一系列新兴业态和商业模式。低空经济活动范围目前主要集中于距离地面垂直3000米以下的空域。在这一范围内,能够开展城市空中交通、物流配送、应急救援、测绘勘探等多种应用活动构成低空经济的主要方面。
低空经济借助无人机、eVTOL等载体,融合智慧物流技术,达成“低空+物流”的场景结合,在即时配送、应急物流、农业植保等需求驱动下,低空物流通过减少中转环节,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同时整合包含航空器制造、飞行运营、配送服务等产业全链条,构建出“空天地一体化”的物流网络。
2018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布《城市空中交通可行性报告》,首次提出末端配送、空中巴士、空中出租车三大核心应用场景,并构建了以技术成熟度、消费者接受度、政策协同性为核心的竞争力模型。低空物流被视为“第六维运输通道”,在我国其与5G、人工智能和北斗导航技术的融合应用,实现了飞行路径优化与实时调度,拓展了物流的空间维度,赋能物流效率提升。
程泊霖介绍到,低空物流突破了传统地面运输限制,覆盖偏远山区,弥补了城乡物流鸿沟,特别是新疆西藏等地区,发展低空物流将大大弥补当地物流工具不足,节约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减少货物损耗,提升居民生活幸福度。
低空经济的发展也推动制造业进步。在飞行器制造领域,各类无人驾驶航空器包括但不限于无人直升机、中大型无人运输飞机、eVTOL等各类飞行器以及飞行器零部件及航空材料的研发、生产、制造带动着多个领域的产业活动。作为新兴经济形态,我低空经济市场潜力巨大、产业链基础良好,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为5059.5亿元,增速达33.8%,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中国民航局预测,到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程泊霖表示,预计2040年,中国航空产业包括制造和运营将为GDP做出10万亿元人民币的贡献,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较2019年的2万亿增长约4倍,无人机产业也将由2019年的近1000亿元增长至4万亿~6万亿元,有望在20年增长40~60倍。j9.com官网